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建设 -> 正文

【师德师风标兵】三尺讲台小,教育责任大——记我校“师风师德标兵...

发布日期:2018-06-06浏览次数:

李家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教学名师,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18年增选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

李家明教授从教31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视作自己的崇高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和科学研究中。他秉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 爱岗敬业、诲人不倦

李家明教授敬业爱岗,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他专业功底深厚,课堂上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并将学科发展前沿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培育同学们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更加多样,价值观更加多元,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渠道更加多面,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面对这样的大学生,李家明教授通过不断学习,准确把握了教育规律,真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正确引导,因材施教,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2014届制药工程班的余同学做实验比较快,但是不太注意细节,针对这个情况,李家明教授找到该同学让他进入研究生实验室学习,从基本实验操作做起,每做完一个实验都让他反复思考实验的细节、注意事项等,培养他敏锐的洞察力和过硬的动手能力,经过长期的锻炼,余同学在全国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并顺利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制药工程专业的王同学、蔡同学等曾经基础不够扎实,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但李老师发现他们个性突出,思维活跃,于是在课堂上就有意识的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课下与同学们探讨科学问题,还让他们进入实验室学习和研究,了解关于中药小分子结构修饰与改造的魅力和前景,“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操作中锻炼技能”,李老师始终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李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并如愿考上华东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名校研究生。

三观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事,每个教师都要参与其中。李家明教授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传递正能量,激发同学们报国爱家的热情,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把握大学时光,为将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实现梦想储备知识、增长能力、积蓄力量。2009届制药工程班的汪同学在安徽中医药大学读本科时就非常喜欢李老师的课,也时常与李老师探讨有趣的药物合成反应。该同学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当遇到科研难题,感觉压力大时,总会打个电话与李老师聊聊,听听李老师的建议和分析。回国时,李老师真情接待并介绍国家的发展形势。目前汪同学正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后,并表示学成后愿意回国发展。

李家明教授十分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严慈相济,为了帮助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李家明教授每年参加药学院组织的“我与教授面对面”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专业思想教育、考研、职业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他深受同学们喜欢,无论在校生举办活动、毕业离校,还是校友回母校,他都会受邀为同学们指导、讲话或重温课堂上课,激发在校学生和校友热爱和关心学校。他巧妙地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在介绍我国药物化学进展时,分析形势、突出成就、正视差距,告诉学生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只有发奋努力,积极创新,才能实现梦想。在介绍因偶然发现创制新药时,会告诉学生,偶然中有必然,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洞察力、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是偶然发现的基石。在学习镇静催眠药时,针对书本描述不够准确的情况,通过查阅原文,求证真相,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在介绍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发现了导致胃炎、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而获得诺贝尔奖时,告诉学生科学需要献身精神。在给博士生上课时,会引导学生明确我们的研究是为了什么,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是我们研究的目标。通过介绍青蒿素系列药物的发现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成就,告诉同学们传统中医药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以树立文化自信。他知道只有学生真心尊敬你,他们才会配合你,你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他严谨务实、作风正派,又乐于关心爱护学生,他自称为义务班主任,也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大家长”。他与许多校友保持着联系,并经常邀请校友回母校参与专业建设。在学校委托第三方调查中,制药工程专业的 “专业推荐度和认可度”名列前茅,深受校友好评,这与李家明教授及整个制药工程团队的真心付出是分不开的。

二、 更新理念,改革创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人。李家明教授经常讲“三尺讲台小,教育责任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药行业要求的提高,他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李家明教授和李传润教授一起率先进行了药物化学与制药工艺学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探索,这项课程设计培养了学生文献查阅能力、专业软件的绘图能力、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能力、写作能力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答辩时,邀请8-10名校友回母校担任评委,评定成绩。这项活动密切了在校生与校友的联系,使在校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校友的成绩和水平,深受同学和校友的好评。该项设计经多年实践,现已列入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李家明教授及其制药工程团队还充分利用学生实验、暑期小学期生产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等各种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严格要求,细心引导,制药工程学生在全国药学、中药教指委组织举办的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得过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得了2项全国挑战杯三等奖、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3项等优异成绩。他和制药工程团队主持了一系列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研究课题。通过多年来努力,制药工程专业现已成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制药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单位,2013年制药工程专业重回一本招生。李家明教授及其制药团队在制药工程专业进行的改革创新获得了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相关成果以教学论文和会议交流等形式,被全国兄弟院校借鉴。2017年我校举办召开了药工程专业开办20周年暨专业建设研讨会,全面展示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20年的办学成果,受到了药学教指委制药协助组专家、兄弟院校及校友们的高度评价。

三、 潜心研究,服务社会和育人

李家明教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其中一项专利获得PCT/欧/美/日等授权。他在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与改造、药物设计与合成等方向潜心研究,收获颇丰。他发明的川阿格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新药临床批件,I期临床已完成,正在进行II期临床研究。他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将科学研究与企业需求结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部分科研成果已在产业化中得到应用。李家明教授还将科研中获得体会和经验运用到本科生的《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兴趣和科研思维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李家明教授的实验室还对本科生开放,许多本科生参加了研究生课题和创新创业课题,在实验室学习的本科生有机会参加研究生课题汇报讨论会,对本科生的开阔眼界很有帮助。李家明教授在指导研究生和本科毕业论文时,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学问,强化药物化学专业学生的安全意识,经常检查学生记录,强调严谨求实的作风意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前沿文献,启发研究生思考,踏实研究,严谨求证的科研方法训练,许多已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李家明教授多次获得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