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婷,中共党员,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010年7月起,在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担任辅导员。担任学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主题班会》等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历任2010级、2011级、2014级、2015级共计13个本科班级共1000余名学生辅导员。
为学生写下百余篇文章;筹建学校第一个二级心理辅导站,并逐步打造成思政工作品牌;“婷姐下午茶”微信公众号得到学生和同行高度认可;心理健康精品讲座,场场爆满。她是学校兼职心理咨询师,是职业规划师,是心理工作室主持人,是思政教育的耕耘者。
八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思政教育第一线,八年来,她一直陪伴学生成长,八年来,她一直是学生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婷姐。
(一)用真爱诠释,用初心陪伴学生成长。担任辅导员以来,刘维婷一直把学生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八年来,每周要去一次学生宿舍,每天和学生面对面沟通一次,每天为过生日的同学送去祝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千多人次面对面的沟通,两百多场形式各异的主题班会,数十万条简讯,她用爱与智慧点亮无数个学生的成长之路。无数个学习困难、家境困难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她的陪伴下顺利毕业,每年教师节,她都能收到毕业学生送来的祝福和礼物,学生说:老师,大学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您,我们想用这种方式让你幸福。她认为,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受过不同的教育,因着不同的幸福而微笑,因着不同的痛苦而悲伤,他们对待大学有不同的期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对待,作为辅导员,应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抵达远方。这也是刘维婷一直坚持的信念。
2011年,一名学生突患股骨头肿瘤,晕倒在操场,刘维婷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连续60个小时没合眼,一边安慰家长一边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她向学校、学院反映,申请特困补助1万元;发动校内师生,组织了爱心募捐活动,为学生筹集医药费2万余元;联系社会筹集资金3万元。漫漫长夜在医院的走廊度过,当天蒙蒙亮时得知学生脱离了生命危险,她才放心的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出院时,学生家长深情感激地说:“谢谢老师,您是我家孩子的恩人。”这件事情后,她在班级设立了“爱心基金”,将“助困”与“育人”相结合,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如何服务他人、回馈社会。
为加强学生的延续教育工作,刘维婷非常重视与家长们的沟通交流,她依托家长QQ群、微信群,与260多名家长进行联系,对学生的家庭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并及时推送学生在校的成长情况,八年间,共回复家长信息1690条,帮助家长解决学生成长问题500余个,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二)用创新引领,打造思政工作品牌。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她结合自己所学专业,2016年,她筹建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个二级心理辅导站——“婷姐下午茶”,并以心理工作室的形式开展辅导教育工作。“婷姐下午茶”心理工作室一改传统的以心理咨询中心的方式,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灵对话,工作室准备了茶、咖啡、小饼干等零食。起初,刘维婷主动向同学们发出邀请,来工作室喝喝茶、听听音乐、聊聊天,和同学们聊聊烦心事,分享小幸确。渐渐,从最开始的主动邀请,到现在的预约排队,“婷姐下午茶”在学生中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同学们喜欢来“下午茶”和婷姐聊天,喜欢和婷姐分享自己的故事,喜欢向婷姐倾诉自己的不悦。自2016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接待个体咨询量已达200余人次,问题案例已累计达60多个,转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案例10余个,转介医院案例3个。
以工作室为平台,刘维婷带领学院辅导员们和各班级心理委员,在学校16个班级试点,对近1000名学生采用绘画心理分析的方法,开展心理普测,筛选出近200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工作室还深入班级,开展朋辈辅导工作坊,目前工作室已培养了50余名朋辈团体辅导骨干,在学院举办了新生适应、人际沟通、情绪管理、恋爱指导、绘画治疗体验等10余个主题的工作坊,覆盖面达1000余人次。此外,工作室还推出“心理健康精品讲座”系列项目,覆盖近10个主题,受益学生近2000人次。“遇见更好的自己”、“你是情绪的奴隶吗?”、“有情是不是真的可以饮水饱?”。 她精心准备每一场讲座,学生踊跃参与,场场爆满,在学生中传递着心灵正能量。
线上,她整合网络资源,精心打造“婷姐下午茶”微信公众自媒体平台,通过“青春树洞”、“含英咀华”“婷姐有话说”等栏目,紧扣学生思想“兴奋点”, “婷姐下午茶”日均推送消息 2 条,平均阅读人数 100 人,日志总数 100 余篇。一个学生公众号留言说:“老师对很多同学都有帮助,对老师而言我是之一,但您对我们就是全部。在这样一个看上去通讯便利的社会里,我们找不到可以安慰自己的地方,但是,在这里,我会感到温暖。”无数个夜晚,她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在电脑前敲打下对学生满满的关心、关爱和引导,希望用充满温度和力量的文字,在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启发他们去思考,去改变,去成长。
教育厅专家组在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作为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考察评估过程中,对“婷姐下午茶”心理工作室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并对成果创新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多次将“婷姐下午茶”作为教学改革案例加以推广;2017年10月,“婷姐下午茶”心理工作室荣获2017年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工作特色项目。
(三)用分类培养模式,垫起青年学子的人生高度。在学生工作中,她从学生素质培养与就业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需求与特点,在班级中开展“四分跟踪指导法”,对专业学习特别优秀且有科研探索精神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鼓励其参与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前沿科学研究,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对工作能力突出、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其加入相关的学生组织、有益的社会团体,提供好平台服务,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对专业学习、工作能力中规中矩且缺乏兴趣爱好的学生,刘维婷通过开展多种素质拓展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学好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较差且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重点则是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培养专业热情,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这样的分类指导,不仅强化了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也帮助学生进行了精准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成长路径。
四分跟踪指导法初见成效,在校内外的各类比赛中,班级同学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八年来,她指导学生在各类创业竞赛上不断取得突破,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刘维婷带领学生们完成了《拾遗计划》、《喂爱37度》等作品,均获省级银奖,填补了学院在该项目中18年来的空白;辅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云衣橱”“拾遗计划”“喂爱37度”获批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作品“维儿母婴服务有限公司”获安徽省第七届电子商务三创赛三等奖;其中拾遗团队的作品,还获得校互联网+比赛二等奖,并获得天使湾创投的亲睐,被邀请参加高校聚变计划。
(四)用专业凝练,潜心求索辅导员生涯路。只有变成一个聪明成熟的老师,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们成长,于是,她一直在坚定得走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八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她参加了各种培训:第二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班、基于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与实务培训班、焦点治疗培训、绘画心理学培训、就业指导师培训等,分别考取了职业规划师、焦点心理治疗师、绘画心理治疗师等;她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了 2项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4项,发表了论文10余篇,理论研究能力逐步提升。她深知,辅导员要想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八年中,她三次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两次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一次获评校就业先进个人,一次获评校先进工作者,2013年获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辅导员”,这些都必将激励她在辅导员专业化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八年的时光,悄无声息地溜走,只留下一连串或浅或深的足迹;八年的时光,她聆听着前辈的教诲、见证着学生的成长、珍惜着同事的友谊、追求着自己的价值;足迹的尽头,她仍义无反顾、砥砺前行,因为此时此刻在她身上背负的是更多的责任与爱。